1、国际电线电缆兼并重组取得战略优势
一些公司基于战略发展的考虑,进行了兼并重组。原西欧市场最大的四家电缆公司:法国阿尔卡特、意大利比瑞利、德国西门子、英国BICC等公司通过重组,阿尔卡特只保留了光纤光缆业务,金属电缆业务从集团中剥离出来成立法国耐克森公司,耐克森又通过收购许多电缆企业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跨国电缆公司之一;比瑞利收购了西门子的电力电缆业务、从美国通用电缆手中购买了原BICC等公司的电缆业务,成为欧洲第二大的跨国电缆公司,此后比瑞利公司又被意大利普睿斯曼收购;而西门子、BICC公司则基本退出电缆市场。荷兰特雷卡公司原是北欧一家规模不大的通用布线生产商,通过不断并购欧洲以及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而成长为北欧地区市场最大的公司。这些兼并重组在经过磨合适应后,带来了欧洲电缆产业的复兴。战略性重组不仅使得这些公司有选择地进入或退出电缆制造领域,同时其主要业务在全球的市场占有份额迅速提高,成为国际电缆业的巨头。如耐克森公司2007年的销售额为74亿欧元,有90家工厂分布在32个国家中,雇员22000名,其在德国的生产基地规模比本国(法国)还要大。
欧洲电缆业的重组还得益于欧洲统一的推进以及欧盟当局、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转换,这些政策的实施对电线电缆产业的重组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在美国市场也有类似的战略性重组活动。
2、国际电线电缆整合业务提高竞争力
日本电线电缆行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跌入底谷,本世纪初开始进行公司间的业务整合,并使电缆业逐渐走出低谷。如在高压电力电缆制造领域,住友公司与日立公司合资成立了J-Power公司;古河公司与藤仓公司成立了Viscas公司;昭和公司与三菱公司成立了Exsym公司。这样原来六家高压电缆制造商就只剩下三家,而类似的公司间业务整合还发生在日本的绕组线和建筑导线制造领域。日本电线电缆行业将其称之为“选择与集中”,其含义为通过选择与集中进行业务整合。通过整合使得相关业务的经营资源集中、规模扩大、成本降低、研发能力提高,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
3、转移生产基地获得超额收益
近几年,许多国际大的电缆公司纷纷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亚洲等区域,尤其是中国。其原因在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市场机会的增多、在低制造成本的区域生产能获得更多的收益、跟随用户迁移生产基地(如电磁线、电子线缆)、所在国对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如高压电缆)。以外资在中国建立的电线电缆工厂为例,其产品覆盖面之广,几乎涉及所有电线电缆产品领域,从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到细小的漆包线、电子线缆,无所不有。这些外资主要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这些外资在中国市场上都取得了相当好的进展,如日本古河(沈阳古河)、意大利普睿斯曼(宝胜普睿斯曼)和中国台湾华新丽华(杭州华新)的110~220KV交联电缆已经在中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法国耐克森公司的特种电缆以及交通工具用电缆凭借其品牌的影响力在国内一些重点工程中不断地中标,同时在上海、昆山、天津建有合资或独资公司生产特种电缆、漆包线等产品。
4、国际电线电缆持续创新创造价值
国外企业十分注重通过持续创新来创造价值。以普睿斯曼为例,其电线电缆业务在近几年内增长了29%,除外部需求扩大、金属价格上涨等形成的增长因素外,其注重创新活动为公司带来较好的收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普睿斯曼创新活动不仅限于在高附加值业务、产品研发与改进等方面,同时也重视在制造环节、供应链及服务方面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通过系统地创新活动以增加在电缆市场的份额、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007年其集团销售额为51.18亿欧元,研发经费投入4550万欧元,比上年增长了8.8%,在全球有7个研发中心,在6个国家拥有3000多项专利。仅2006年,普睿斯曼就注册了258项专利。
同时,国外公司十分重视对前沿技术发展的跟踪和研究,以期抢占技术的制高点和市场的先机。如在超导电缆技术研究方面,申请专利数量前十位的申请人都为日本的住友、古河、东京电力、藤仓、东芝、三菱等公司,欧洲西门子、比瑞利、耐克森等公司以及美国超导公司,其中仅住友公司一家就在超导电缆方面申请了278项专利。
5、国际电线电缆专业化产品独占专业市场
在欧美日电线电缆公司中,除了一些生产产品领域十分广泛的著名大公司外,还有一些专注于某类产品制造的专业公司。他们虽不如大公司那样在业内引人注目,却在专业领域独霸一方。如近几年市场增长较迅速的石油天然气勘探用、近海工程用电缆制造领域,虽然像耐克森这样的电缆巨头也生产这类产品,但全球市场领先者却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美国公司---AmerCable公司。由于其专注于专用电缆产品的研发,重视电缆的工程应用、解决好产品在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以及供货及时等优势,因此在这些特殊领域的电缆产品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